查看原文
其他

浙大二院徐峰课题组在Cell Reports发文揭示巨噬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调控宿主抗病毒免疫的新机制

随时更新的 浙大发布 2022-06-09

干扰素信号(IFN)通路是细胞抵抗病原微生物侵染的重要防线。当受到病毒刺激时,细胞分泌IFN并与其表面受体(IFNAR1和IFNAR2)结合,继而激活JAK-STAT信号通路,STAT1,STAT2和IRF9形成三聚体(ISGF3)进入细胞核,与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结合,导致下游大量干扰素刺激基因(ISGs)的表达,发挥抗病毒的作用。先前研究提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(HDAC)与干扰素信号通路的相关性(Trends Immunol,2011),然而特定的HDAC蛋白对抗病毒免疫的影响和具体调控机制尚不清楚。

2022年 1月 25日,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徐峰教授课题组,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程根宏教授,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杨衡研究员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istone deacetylase 3 contributes to the anti-viral innate immunity of macrophages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FOXK1 to regulate STAT1/2 transcription的研究论文,阐明了HDAC3对宿主抗病毒免疫的影响及分子机制,并提示了临床使用HDAC抑制剂的感染风险。

研究人员发现HDAC3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相较于野生型小鼠,其抵抗病毒感染能力显著下降。进一步体外研究显示,HDAC3缺失巨噬细胞在未刺激状态下相较于野生型细胞,RIG-1,MDA-5,STING,STAT1和STAT2等抗病毒通路上的关键受体或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,显著限制了病毒感染时细胞内抗病毒信号通路的级联活化,抑制下游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。

进一步研究显示HDAC3通过影响STAT1和STAT2的转录,调节STAT1和STAT2的蛋白表达。然而HDAC3并不是一个保守的转录因子,因此研究人员推测HDAC3是通过调控某转录因子发挥作用。对HDAC3行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并进行质谱检测发现HDAC3与保守的转录因子FOXK1存在相互作用。HDAC3维持了FOXK1蛋白的稳定性,防止FOXK1被溶酶体途径降解。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了两者在Stat1和Stat2启动子同一位置存在聚集,提示HDAC3和FOXK1形成转录复合物共同调控STAT1和STAT2的转录和表达。同样地,FOXK1敲除巨噬细胞在应对病毒刺激时,其抗病毒信号通路的活化和ISGs的表达也显著受到抑制。

该研究首次报道了HDAC3能通过与FOXK1相互作用,参与STAT1和STAT2表达调控,阐明了巨噬细胞HDAC3在宿主抗病毒免疫中的关键作用,并提示了临床使用HDAC抑制剂的感染风险。 

浙大二院感染科博士生杨丽萍为本研究的第一作者,程根宏教授、徐峰教授和杨衡研究员为通讯作者。

近年来徐峰课题组对宿主抗感染免疫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,揭示了SHP-2, FBXO6,NMI等重要分子在I型干扰素稳态调控和宿主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及相关机理(J Immunol,2019;Cell Prolif,2020;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, 2021)。这些探索性工作加深了我们对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理解。


内容来源:浙大二院

本文编辑:黄子郁

责任编辑:杨金 | 周伊晨


热门内容

👇👇👇

浙江大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

2021年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会议举行

浙江大学召开2022年校园安全与稳定工作会议

浙江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

中国核工业集团与浙江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
浙江大学召开2021年度院级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和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大会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